2022年6月至9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2019级考古学专业本科生在青海省都兰县夏尔雅玛可布遗址进行了田野考古综合实习,并开展多项思政教育活动。本次实习由我院陈洪海教授担任实习督导,郭梦、向金辉、田多和邱亚会为现场指导教师,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杜玮、王飞虎老师为本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统筹和指导发掘工作。实习组包括14名本科生和7名研究生。师生克服高海拔、戈壁等艰苦工作条件,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都兰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协作,顺利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
01
准备阶段
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4月至5月因疫情影响受困,实习组在校园内和校园附近开展多项实习技能实践工作,包括室内器物绘图、RTK测绘、无人机航拍,和田野考古现场浮选、校园内设施绘图、往年调查发掘资料整理。这些训练为之后的田野实践打下了基础。
▲测绘练习
▲浮选练习
▲RTK测绘练习
▲室内资料整理
02
发掘阶段
夏尔雅玛可布遗址位是位于布尔汗布达山北麓的一处距今三千多年的诺木洪文化遗址,坐落于哈图干河与伊克高里河交叉处两边台地上。北侧台地为墓葬区,南侧为居址区。在发掘现场,指导教师就遗址情况进行了介绍,结合现场踏查和以往工作情况,初步分配探方,让同学们开始了解各自探方情况,制定下一步发掘计划。
▲郭梦老师讲解遗址概况
实习组6月18日正式开始进行发掘,本年度发掘分墓葬、居址两个区域进行发掘工作,居址区发现有房址、土坯墙、石墙、硬面、柱洞、木栅栏等建筑遗迹,清理出火塘、灰坑、灰堆等遗迹,出土铜器、石器、陶器、骨器、草席等遗物,获取大量动植物遗存。本年度发掘墓葬十余座,均为双重椁的圆角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随葬器物以双耳罐、深腹盆、滑石管、石海贝为主。
▲工作掠影
8月中旬,各发掘区陆续进入室内资料整理阶段。实习组从整理库房开始,分组清洗陶片并进行分类统计,一同完成出土遗物的拍照、绘图和描述工作,配合清点移交发掘记录和文物样品。
▲陶片整理
▲资料整理
03
思政教育与参观学习
实习以来,师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学习活动,并在工作之余以在线新闻视频、“学习强国”客户端、“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等各种渠道,继续保持“四史”学习,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八月以来,实习组根据时政热点,开展了思政教育讲座活动。8月12日晚间,实习组邀请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田猛教授以《台湾问题的历史与现实》为题,在线向师生介绍了台湾问题的由来和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历史上党中央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并着重讲解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新时代推进实现祖国统一的立场和政策。讲座结束后,党员教师代表田多进行了总结。他从人类学研究、考古学文化发展脉络和考古学学科发展史角度,阐释了台湾无论在血脉上和文化上,还是在学科历史上,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驻地视频学习
▲ 思政教育讲座活动
在实习期间,考古队师生还前往都兰县博物馆和热水墓群发掘现场参观学习。7月17日于都兰县博物馆参观学习。都兰县博物馆的陈列包含都兰历史文化和出土文物两个主题。展出文物主要是都兰县出土的丝织品、漆器、金银器、珠宝配饰等。展览多角度、多层次反映了都兰雪漠瀚海的文明风貌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师生认真观看展览,聆听讲解,深刻感悟到都兰悠久的历史和灿烂、多元、和谐的民族文化,充分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在“艰辛历程”展厅,学生们学习回顾了都兰地区历年考古工作,面对展柜内考古前辈们的手铲、工作服,体会到百年来中国考古人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和敬业奉献、百折不挠的专业精神。
▲参观都兰县博物馆
在热水墓群,实习组师生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韩建华老师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白文龙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墓园、墓室等发掘现场,通过两位老师的现场教学,学习了古代吐谷浑、吐蕃地区的丧葬习俗、陵寝制度、文化交流等内容,以及唐蕃时期热水地区多元一体的文化史、唐帝国与少数民族关系史、历史时期国家认同和民族交往史。师生们从现场考古学证据出发,充分感受到我国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而这种关系为中华文明的连绵不断提供了坚实、稳固的基础。
▲热水墓群参观掠影
▲韩建华老师讲解
▲白文龙老师讲解
▲参观热水墓群合影
04
结语
本次为期三月的田野实习及系列思政教育活动,使同学们积累了宝贵的田野考古经验,磨练自身意志,学会团队合作,使同学们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畏困难,坚定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要求,结合考古实践,扎根田野,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