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千年,华彩万象。5月24日,第十五届“文华杯”文化遗产知识竞赛决赛在西北大学拉开帷幕。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党委书记李军,特邀嘉宾、陕西青年常委冯佳晨女士,学院教师赵丛苍、刘军民、贺存定,辅导员丁恬、董泽文出席比赛。来自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文理学院、榆林学院等五所高校的六支队伍进入决赛。

活动现场
赛前,冯佳晨女士致辞,她结合自身推广传统文化的经历,呼吁青年学子关注文化遗产活化。李军强调文化遗产在增强文化自信中的重要性,并宣布第十五届“文华杯”文化遗产知识竞赛决赛正式开始。

特邀嘉宾、陕西青年常委冯佳晨女士致辞

学院党委书记李军讲话
非遗作为人类文明的珍贵记忆,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内核。本次“文华杯”非遗文创秀中,六支高校队伍围绕非遗项目展开创意设计,通过PPT展示文创理念。这场展示不仅是创意比拼,更是对非遗传承路径的探索。选手们以年轻化视角诠释非遗文化元素,让非遗从静态保护走向活态传承,让古老文明在创新中焕发新生。展示环节结束后,由专家评委与20名大众评委组成的评委团对参赛队伍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5月25日,选手们前往旬邑西头遗址参观学习。在动物考古实验室,选手们通过骨骼标本解读先民与自然的共生智慧;VR考古体验中,选手沉浸式观察墓葬细节;探方现场,学长学姐讲解发掘流程和探方概况,并在示范“手铲刮面”技巧时强调:“考古人的工作不是破坏,而是让泥土下的文明重新‘呼吸’。”选手手持手铲体验探方发掘,近距离感受考古人的“工匠精神”。


旬邑西头遗址参观学习
本届比赛融合“知识竞答+文创设计+考古实践”模式,全方位展现青年学子对文化遗产的深度认知与独特见解。并通过“专家点评+大众评审+观众互动”的多元评价与互动形式,充分激发全民参与文化传承与交流的热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文华杯”正凭借青春力量,搭建起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促使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绽放新的生机,让更多人感受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