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座

创新沙龙 | 东北亚考古研究新进展(二)赵镇先教授《从武器组合看郑家洼子6512号墓墓主的身份性质》

2025-10-18

        主讲人介绍:赵镇先,韩国全南大学文化人类学与考古学系教授,韩国文化财厅文化财专家委员,曾任韩国青铜学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东北亚青铜器至原三国时代考古学、战争与武器考古学。出版《세형동검문화의 연구(细形铜剑文化研究)》等重要专著、《화순 다지리 월정 지석묘군(和顺多旨里月井支石墓群)》《보성 송곡리 지석묘군(宝城松谷里支石墓群)》等发掘报告共计10余册,发表《충주 호암동유적의 시기와 성격...

创新沙龙 | 东北亚考古研究新进展(一)金斗喆教授《高句丽的南征与韩半岛南部社会变革》

2025-10-18

        主讲人介绍:金斗喆,釜山大学考古学教授,曾任国立晋州博物馆研究员、釜山大学博物馆馆长、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特聘学者。近年主要成果包括《帶金式板甲의倭系甲冑論再考[Re-examination about the theory that the Daegeum Type Armour belongs to a Japanese Armour]》、《加耶轉換期金海獨耶·金官國의推移[The Progress of the Guya-Gumguan Nation at a turning point of Gaya]》、《新羅土器中期樣式의 設定과...

创新沙龙 | Rob Collins :帝国历史的见证——略谈哈德良长城研究史

2025-10-11

        主讲人介绍:罗伯·柯林斯 (Rob Collins),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历史、古典与考古学院考古系主任,罗马边疆考古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罗马军队和边境以及中世纪早期的考古学和历史,景观、小型发现和物质文化等,近年长期关注中国长城与哈德良长城的比较研究工作。        讲座概要:哈德良长城是罗马帝国时期东北边疆地区的防御建筑体系,全长约70公里,是罗马巩固东北边疆、抵御北方蛮族骚扰的重要防御建筑。自十八世纪以来,...

孙璐:技术迭代与制度成型:中国古代车马的双重历史维度丨“博望论坛”第255期

2025-09-22

        主讲人介绍:孙璐,女,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内蒙古大学草原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从事考古学理论、公众考古、博物馆社会服务、北方民族考古等领域研究。著有《韩半岛北部地区车马具的登场与性格》(韩文)、《中国东北地区先秦时代车马具的登场与变迁》(韩文)、《从中国汉代土墩墓看越人的“北徙南迁”》(韩文)、《东北亚地区车马器的新认识》等多...

王海城:模板复制技术与战国铜镜设计丨“博望论坛”学术讲座第254期

2025-09-21

        主讲人介绍:王海城,北京大学考古系硕士,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史与考古系博士,现为华盛顿大学(西雅图)艺术史系Mary and Cheney Cowles讲座教授。长期致力于早期中国考古、艺术史与音乐史研究,特别专注于中国青铜时代与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较研究。        讲座概要:本次讲座将介绍王海城教授对模板法技艺千年演变的重要研究。该技术最初用于在壶、鉴、鼎等青铜器上装饰交缠龙纹,后迅速扩展至乐钟、铜镜及图像纹铜器的...

创新沙龙 | Adam Stuart Green :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深层历史

2025-09-17

主讲人介绍:Adam Stuart Green,英国约克大学可持续发展讲师,考古学家。长期致力于考古学、遗产研究与可持续经济治理的交叉领域,聚焦南亚地区英国殖民时期的土地制度与社会不平等问题。著有专著《城市与城堡: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考古学》(2024年,Routledge出版)讲座概要:主讲人将介绍“批判古经济学”(Critical Paleoeconomics)——即运用考古数据来研究可持续性的方法,并特别通过来自多个亚洲文明的实证,帮助理解过...

David Brough:公谊救护队--1941-1951年在中国的工作 | “博望论坛”学术讲座第253期

2025-09-03

主讲人介绍:David Brough,纽卡斯尔大学历史与考古学院研究员。1984年纽卡斯尔大学历史与政治优异学士学位,2011年纽卡斯尔大学遗产规划/遗产教育硕士学位。讲座概要:大卫在遗产保护与管理领域拥有20多年的研究与工作经验。主要研究领域罗马帝国方向/哈德良长城世界遗产的保护与管理。自2013年起,他开始与中国遗产保护工作者开展合作,并于2017年出任中英长城遗产保护合作项目“双墙对话”的英方协调人,负责协调中国长城与...

Shayla Monroe:呈现与留存:撒哈拉地区的岩画与动物考古学丨“博望论坛”学术讲座第252期

2025-06-24

主讲人介绍:Shayla Monroe,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非洲地区动物考古、古代牧业经济等。讲座概要: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对撒哈拉地区居民的生存始终至关重要。撒哈拉岩画艺术的几个主要时期——包括大型野生动物时期(公元前12000至8000年)、畜牧时期(公元前6300至700年)、马匹时期(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1000年)和骆驼时期(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元年)——正是根据不同时代特定动物物种的出现频率及艺术表现重...

Rowan Flad(傅罗文):中国内陆青铜时代的大象:从物质文化看大型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丨“博望论坛”学术讲座第251期

2025-06-24

主讲人介绍:Rowan Flad(傅罗文),著名考古学家,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考古、古代手工业生产与技术等。讲座概要:未经加工的完整象牙、象牙残片及象牙雕刻品,以及青铜器上以象为母题的纹饰与造型,反映了中国青铜时代人类与这一魅力非凡的巨型动物的互动关系。讲座将列举各种象牙制品和大象图像的案例,指出巨型动物的物质性和物质化为理解人类历史上人与非人动物的关系提供了一个...

刘歆益:农业、人口、语言的传播:问题与得失 | “博望论坛”第249期

2025-05-26

主讲人介绍:        刘歆益,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人类学系副主任。博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赴美前在剑桥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工作,剑桥达尔文学院研究院士(Research Fellow)。研究兴趣包括深层历史中的全球化,动、植物驯化历程与传播。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Asia,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等杂志的副主编, PNAS客座编辑。国际植物考古研究会(IWGP)常任委员。2015上海世界考古...

陈鹏宇 :青铜器鉴赏与研究系列讲座丨“故宫讲坛走进西安”第48讲

2025-05-21

        主讲人介绍:陈鹏宇,故宫博物院器物部金石组研究馆员。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青铜器、古文字。曾在《光明日报》《故宫博物院院刊》《出土文献》等刊物发表多篇介绍、研究故宫藏青铜器等古文字材料的文章。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四鉴’青铜器整理与研究”(批准号:20VJXG001)。任“十四五”规划《(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中国历史图录卷》核心作者,并为“古...

陈鹏宇 :青铜器鉴赏与研究系列讲座丨“故宫讲坛走进西安”第47讲

2025-05-21

主讲人介绍:陈鹏宇,故宫博物院器物部金石组研究馆员。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青铜器、古文字。曾在《光明日报》《故宫博物院院刊》《出土文献》等刊物发表多篇介绍、研究故宫藏青铜器等古文字材料的文章。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四鉴’青铜器整理与研究”(批准号:20VJXG001)。任“十四五”规划《(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中国历史图录卷》核心作者,并为“古文字与中...

罗德尼·哈里森:遗产作为塑造未来的实践丨“博望论坛”学术讲座第247期

2025-05-12

    主讲人介绍:罗德尼·哈里森(Rodney Harrison),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研究所遗产研究教授,全球遗产与博物馆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之一,也是《当代考古学杂志》(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rchaeology)的创始主编,以及批判性遗产研究协会(Association of Critical Heritage Studies)的创始副主席。他经常与地区和国际政策制定者合作(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国际...

玉器鉴赏与研究系列讲座(三)丨“故宫讲坛走进西安”第46讲

2025-04-20

主讲人介绍:杨晶,女,汉族,1957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2——2000年先后在黑龙江省北方文物杂志社、北京中国文物研究所供职。2000年以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任研究馆员,兼任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助手。还担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华玉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

共72条 首页上页12345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