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 正文
文化遗产学院召开2022级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综合实习总结会
发布时间:2025-10-20     浏览量:   分享到:

2025922下午文化遗产学院召开2022考古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本科生综合实习总结会议。我院院长马健、副院长豆海锋、翟霖林,点评嘉宾钱耀鹏教授,考古系贺存定教授、马志坤教授,文化遗产管理系周剑虹副教授出席大会。各综合实习队指导老师,部分在校的考古系、文化遗产管理系青年教师,以及2022级考古班、文博班全体本科生参加大会。会议由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豆海锋教授主持。

豆海锋副院长主持会议

豆海锋教授首先对学院2025年度田野考古及博物馆实习情况进行介绍。本年度共有68位本科生参加田野实习。其中,47位考古学专业学生分为3个小组,分别在山西夏县东下冯、陕西旬邑西头陕西宝鸡魏家崖3处遗址,展开了为期4个月的田野考古实习21位博物馆专业同学,先在旬邑西头遗址开展了1个月的考古发掘资料整理工作,随后参与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顶岗实习工作。

豆海锋教授指出,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的根基,也是学院培养考古学人才的关键环节。召开田野实习工作汇报能更好地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对促进学科发展和学院工作迈上新台阶意义重大

本次田野汇报会共分为四个环节。首先由各实习小组进行汇报,然后由本次田野实践教学督导代表钱耀鹏教授点评,再由马健院长进行总结致辞,最后是学院领导为各组实习学生颁发证书。

一、各小组实习情况汇报

此次田野实习汇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马伟老师、刘斌老师和李成老师分别对旬邑西头遗址、宝鸡魏家崖遗址和夏县东下冯遗址的发掘和实习情况进行了汇报。巨洒洒老师对文博班在旬邑西头遗址的发掘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顶岗实习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

老师们一致表示,此次田野考古发掘注重田野发掘过程的系统性,强化了学生的发掘技能,也提升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当然,在整体发掘进度的安排、复杂遗迹的辨识等方面,仍然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马伟老师汇报陕西旬邑西头遗址田野考古实习收获

刘斌老师汇报陕西宝鸡魏家崖遗址田野考古实习收获

李成老师汇报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田野考古实习收获

巨洒洒老师汇报文博班田野考古实习和博物馆实习收获

2022级本科生刘潇煜、杨兰和李沁颖分别作为旬邑西头遗址、宝鸡魏家崖遗址和夏县东下冯遗址的田野考古实习学生代表发言。文博班学生徐鹤慈代表文博班本科生进行了田野实习和博物馆实习发言。

大家表示,此次田野实践学习,是学习考古学以来的首次野外实习,从田野调查到考古发掘再到资料整理各阶段都有很大收获。一百多天的田野实践,将课堂上的理论照进了现实,不仅考验了大家的动手能力,还让我们懂得了团队协作的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这次实习坚定了大家继续在考古道路上探索前行的决心。

2022级考古班本科生刘潇煜发言

2022级考古班本科生杨兰发言

2022级考古班本科生李沁颖发言

2022级文博班本科生徐鹤慈发言

二、实践教学督导代表钱耀鹏教授点评

钱耀鹏教授指出,此次田野考古实习无论是从田野发掘还是资料整理来看,都比较圆满。但是通过这次实践,大家也应该有所反思。第一次从书本走向田野,面对一个遗址、一个探方,我们应该如何规划发掘,如何调配人员,是以后开展考古工作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发掘过程中,对于各种复杂的遗迹现象,如何理解和辨识,都是很实际的问题。发掘结束后,如何整理、研究所获得的材料,也十分关键。总而言之,田野实习对大家的锻炼是全方位的,在实习结束后仍然要多思考,力争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结合实践”的蜕变。

实践教学督导代表钱耀鹏教授点评

三、马健院长讲话

随后,马健院长进行总结致辞。他指出田野实习对大家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在这几个月里,师生同吃同住,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他向大家表示祝贺,并对各位带队老师和参加实习的同学表示感谢!他强调,实习结束只是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大家在田野调查、发掘和资料整理各阶段中的得失需要充分地思考和总结,尤其要重视对经验和不足的复盘,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工作和成长积累更多好经验。

马健院长讲话

四、颁发实习证书

最后,马健院长、翟霖林副院长、钱耀鹏教授和周剑虹老师为各实习小组学生颁发实习证书,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至此,2025考古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本科生综合实习汇报会议圆满结束。

马健院长、钱耀鹏教授与学生合影(西头组和东下冯组)

马健院长、周剑虹老师与学生合影(文博班组)

马健院长、翟霖林副院长和刘斌老师与学生合影(魏家崖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