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通知公告 - 正文
2022年文化遗产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拟推荐立项项目评审结果公示
发布时间:2022-05-12     浏览量:   分享到:

                                                                                                                                                                                                                                                                                                                                                                                                                                                                                                                                                                                                                                                                                                 


推荐次序 项目类别
(一般项目、重点支持项目)
是否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项目名称
(2021年校创项目不得更改名称)
项目类型
(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
参与人数 项目负责人姓名 项目负责人学号 项目其他成员信息
(例:李名/2019111231,张强/2019111114)成员之间必须使用英文状态下的逗号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项目所属专业类代码
(见附件4)
结题时间
(2023年4月、2024年4月)
项目简介(200字以内)
1 一般项目 山东青州香山汉墓出土陶马粘接材料的成分分析及实验室复配 创新训练项目 2 张雨萱 2020119073 刘婧洁/2020119086 杨璐 教授 0601 2023年4月 本项目计划对山东青州香山汉墓出土陶马上使用的两种粘接材料(其一为深灰色块状物,质地均匀坚硬;另一块为红棕色块状物,质地疏松。二者表面均可见大小不同的矿物颗粒)开展研究,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一是使用仪器设备对两块样品进行成分分析,通过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系统分析、SEM、XRD、FT-IR等一系列方法对样品进行测试,以确定其成分等信息;二是以分析结果为基础,对材料进行实验室复配,并研究其粘结强度、外观、流动性、耐水性、膨胀性等特征,以此了解该古代样品的成分,同时为文物保护修复材料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2 一般项目 遗址区乡村振兴的“考古成果+文创农业”特色模式构建 创新训练项目 3 孙晨瑜 2020119016 苏拉2020119053/王心怡2020103019 刘卫红 副教授 0601 2023年4月 项目坚持文化建设和扶贫助农相结合的理念,致力为相对贫困的考古遗址区构建文创农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电商销售一体化的文创农业品牌,为具备文旅发展条件且知名度和历史价值较高的考古遗址区构建考古主题田园文化综合体,从而创立并尝试实践考古成果再现化、文创产品农业化、文创服务场景化、文旅功能一体化的“考古成果+文创农业”乡村振兴特色模式,实现弘扬考古成果、赋能文创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三位一体发展。
3 一般项目 西安北沈家桥城中村改造补充用地考古发掘出土编织物的科学分析 创新训练项目 4 曹序 2020119078 蒋文静/2020119065,刘芳辰/2021119057,徐旖函/2021119075 凌雪 教授 0601 2023年3月 本项目围绕西安市北沈家桥城中村改造补充用地考古发掘遗址出土的编织物,通过查阅文献和对编织物本身及其附着物进行现代科学技术的分析,对编织物材质及附着物的成分材质进行鉴定,并研究编织物的制作编织工艺、探讨该类文物的用途。
4 一般项目 大学生深度参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的可行模式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3 赵盛韬 2020105076 李育瑾/2020119049,杜聪颖/2020103341 周剑虹 讲师、硕士生导师 0601 2023年4月 博物馆与高校间的馆校合作是博物馆教育职能实现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广泛且深入的参与到博物馆中十分必要。当前,大学生仍主要以志愿者的形式参与到博物馆中,参与深度不足。
本项目将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研究大学生深度参与博物馆的方式,主要对馆校联合培养人才、建设研究基地、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展开研究,分析馆校深度合作与大学生深度参与的现状及可能性、意义、可行措施,以期达到馆校合作的共赢。
5 一般项目 后疫情时代基于游客体验的博物馆服务优化——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例 创新训练项目 3 何钰晴 2020119041 崔墨蓝 2021122037,袁祎嘉 2021122047 刘卫红 副教授 0601 2024年4月 在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整体进入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博物馆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有了更多的期待,博物馆受众群体的组成和数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博物馆的社会服务也应相应产生新的特征与内涵。本项目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考察其在疫情前后的基本情况,分析其社会服务相关措施及尚面临的问题,进而就其发挥自身优势开发文化资源、提升游客体验、完善服务内容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并形成一篇高质量可发表的论文。
6 一般项目 西藏西部考古出土古代植物遗存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1 陈星月 2020119001
唐丽雅 副教授 0601 2023年4月 近年来,西藏的考古工作不断推进,其中出土的许多植物遗存为我们研究西藏古代植物资源提供重要资料。本研究通过对西藏西部桑达隆果墓地中出土大麦及大麦穗轴、曲龙遗址中出土大麦及水稻的整理,研究该地区古代植物资源利用及农牧业情况,探讨西藏西部地区长时期的人类活动及与周边地区的交流。此外,本文还致力于对所发现的大麦遗存进行详细的鉴定和种属划分,以突破学术界目前对中国大麦的认识多局限于青稞的认知。
7 一般项目 陕西长城沿线敌台形制演变及防御功能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2 李星熠 2020119024 王艺霏2020119012 同杨阳 讲师 0601 2023年4月 敌台是长城上突出于城墙两侧的防御设施,具有瞭望、驻军、储存作战与生活物资的功能。陕西省敌台资源丰富,分布有战国、汉代、隋代及明代的敌台。本项目拟从陕西省敌台资源的调查报告入手,运用MySQL、Python、GIS、Excel等工具,通过数字化整合建立起陕西省敌台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可视化分析;同时结合相关的地理历史背景、数学模型,总结敌台形制的特征及特征的演变规律,并研究形成特征、出现变化的原因,及其反映出的敌台防御功能。
8 一般项目 徐州博物馆馆藏漆木器残块分析与保护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3 董佳宁 2020119083 陈玥寒/2020119085,杨婉婷/2020116071 孙凤 副教授 0601 2024年4月 本项目以徐州馆藏汉代漆木棺的部分脱落表皮碎片为研究对象。文物样品漆皮与瓦灰层相连,据前期实验回软剂并不能使瓦灰层软化,无法直接将瓦灰层与漆皮整体回软,针对这一问题尚没有合适的办法解决。我们拟借鉴自分层技术解决脆弱漆皮与瓦灰层粘结问题,同时对文物样品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其工艺,并将提取出的漆皮贴覆到仿制胎体上。这对漆棺小区域范围彩绘复原研究以及探究汉代漆木棺制作工艺发展有重要意义。
9 一般项目 基于民众视角的三峡文化记忆的构建——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 创新训练项目 3 熊芊芫 2019101008 卢翊洋/2019101053,李丞睦/2021104011 张博 讲师 0601 2023年4月 本研究基于三峡库区后移民时代的精神文化现状,以“立足于地方、立足于社区、立足于当地民众,构建面向当下与未来的三峡文化记忆”为研究理念,选取重庆市奉节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观察、问卷调查、深入访谈、数据分析、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力求挖掘出库区民众生活的文化内涵,还原具体而鲜活的三峡库区人民的精神现实。此外,本研究还将引入数字人文概念,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记忆还原与场景重建,以科技手段辅助研究,为构建三峡文化记忆勘明语境,找到新的思路和方案。
10 一般项目 出土青铜器提取技术体系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2 高慧珍 2020119077 黄舒宁/2020119096 周伟强 研究员 601 2024年4月 近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大量的工程建设带来了众多的考古发掘工作。然而大量文物在得以出土的同时,由于出土现场提取与保护技术的不完善,往往面临着众多风险。
本项目以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青铜器为对象,通过对发掘现场文物保存环境与文物典型病害的记录与评估、对文物劣化关键影响因子的探究,以多维度的模拟实验为基础,开展出土现场青铜器有关病害抑制、预防性保护的提取技术体系化研究,为出土现场应急保护和后期修复提供基础。
11 一般项目 考古埋藏环境中肉类降解产物特征及分布规律探究——以三星堆祭祀坑有机残留物为例 创新训练项目 3 肖楠 2020119080 焦海梅/2020119062 ,丁飞川/2021119086 温睿 教授 0601 2024年4月 目前已有研究说明在三星堆祭祀坑中存在明显指向黄牛、野猪的有机物证据。基于此研究发现,本项目拟进行现代肉类样品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陕西榆林镇北台遗址土壤环境下的降解模拟实验,运用红外、XRD、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技术等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探究降解产物在埋藏环境中迁移和扩散的程度与规律,为三星堆遗址祭品现有初步检测结论提供佐证,有利于在后续工作中考古人员明确有机残留物范围,为考古取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2 一般项目 西安北沈家桥城中村改造补充用地出土汉代釉陶呈色机理与工艺特征的探究 创新训练项目 3 祁子文 2020110005 荣子敬/2021122057,蔡如欢/2020119071 凌雪 教授 0601 2023年4月 本项目针对西安北沈家桥城中村改造补充用地出土的陶器,以科技实验方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对样品进行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色度值测试,X射线分析衍射等实验,根据观察和测试结果对出土陶器样品进行类别鉴定,研究其胎、釉化学成分特征,胎的烧成温度及物理性能,胎,釉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对不同釉色进行呈色机理的分析,与已确定胎釉成分、显微结构的已知来源汉代陶釉成分进行测定,谱图对比,汇总数据,研究总结其工艺特征,呈色机理。
13 一般项目 “陕靓文创 测评新语”——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文创文化内涵的再活化 创新训练项目 3 刘双蕾 2020119007 陈欣悦/2020119027,李鑫/2020119072 于春 副教授 0601 2023年4月 通过对陕历博的文创产品进行售后走访、问卷调查,结论显示:文创产品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未被有效活化。
因此,本项目将运用自媒体热门“测评”营销模式,即以消费者身份购入文创产品,分享产品的真实消费感受,以公共考古的视角讲述文创产品背后出土文物的故事,从而激发文创产品的再活化。
以期达到深刻阐释文创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实现陕历博文创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
14 一般项目 “仰韶遗韵”—基于公众考古的分层科普探索 创新训练项目 3 苟鹏媛 2020119021 史新宇2020102100/
周敏2021111074
翟霖林 副教授 0601
2023年4月 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经过观察发现公众对于这一时期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仍有所欠缺。因此,我们拟通过自媒体,对这一时期的陶器按照其器型、纹饰等进行分类,再辅之以专业性与趣味性兼具的介绍。
此外,我们还计划将推送内容分为不同层次与板块,旨在让更多人通过我们的文章与视频对于这一时期的陶器及其他考古学知识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在此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提振民族自信心。
15 一般项目 平武报恩寺大雄宝殿建筑壁画光环境初探 创新训练项目 1 杨欣雨 2020119082
惠任 讲师 0601 2023年4月 本项目以四川平武报恩寺大雄宝殿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和实验模拟等手段,研究建筑光环境对古代壁画的影响。探索四季自然光的角度、强度等辐照变化对文物病害的作用机理,提出预防性保护策略;同时借鉴博物馆光环境要求,评价大雄宝殿的光条件,优化展示方案,对文物价值的保护与体现有重要意义。
16 一般项目 博物馆日常运营碳排放评价体系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3 周文迪 2020115026 曹苏镒/2020115009,石仁军/2021103177 吴乐 副教授 0601 2023年4月 本项目面向“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绿色低碳目标,基于对博物馆运营过程的了解、追踪及优化,对博物馆日常运营中的碳排放与碳中和(即碳源与碳汇)相关数据测量、计算与分析,同时使用相关数学模型,将用于工业领域的碳排放测量计量方法推广到公共事业领域,尤其是博物馆的运营领域,以完善我国当前在该方面碳排放测量的不足。同时基于相关结果与模型,对博物馆碳减排提供相关改进建议,促进我国“双碳战略”的实现。
17 一般项目 新疆岩画中的战争图像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3 明玥 2020119023 苏云君/2021119020,仇蕊/2021119011 任萌 副教授 0601 2023年4月 本项目以新疆地区发现的战争场景的岩画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岩画中的武器、装备、战争规模、战斗方式等的分析研究,复原新疆地区不同时期的战争形式及其演变过程。目前虽有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仍然不够细致。在年代划分、战争模式与共存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仍不够充分。我们可以通过对新疆地区战争岩画的地区分布与时代划分、形态研究及文化内涵的分析来完善和细化该领域的研究。
18 一般项目 陕西长城沿线烽火台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3 董梓萱 202011 9026 沈思晴2020119047 许昕迪2020119008 同杨阳 讲师 0601 2023年4月 陕西境内分布着战国秦、魏、隋、明四个时代的长城,拥有丰富的长城资源以及烽火台资源,本项目拟通过对陕西境内长城烽火台的系统研究,总结陕西境内长城烽火台的基本结构和建造工艺的演变规律,同时探索长城烽火台在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作用,结合相关文字与图片资料,参考历史文献和国内相关研究,探讨长城烽火台营建与分布的深层原因。
19 一般项目 中国北方先秦饲用植物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1 杨安琪 2020119025
唐丽雅 副教授 0601 2023年4月 本项目梳理了中国北方有浮选记录的75处先秦考古遗址的炭化植物遗存材料,以大范围、长时段的定量分析为基础,参考人类和动物骨骼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材料,对中国北方先秦时期(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植物遗存的种类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探究,进而对猪、牛、羊的食谱进行了种、属级别的探讨,为古代家畜管理方式、家畜饲料种类等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20 一般项目 寻觅·旬邑——开创高校考古实习基地与研学旅行结合的新模式 创新训练项目 3 任梓璇 2020119005 赵安冉2020119011,刘怡彤2020119045 豆海锋 副教授 0601 2023年4月 在现如今研学旅行火热以及考古学逐步走进大众视野的背景下,“‘寻觅·旬邑’——开创高校考古实习基地与研学旅行结合的新模式”项目依托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古豳地考古实习基地和周边地区较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利用实习基地强大的师资团队和学生力量,推出了“考古+研学旅行”的新模式。特别是针对当下疫情反复不定的现状,设计了“线上+线下”考古研学旅行模式。为考古研学旅行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案。
21 一般项目 “归田园”元乡村农耕休闲体验世界 创业训练项目 3 于之平 2020103189 刘昊岚 2019105115/孙嘉璇 2020116110 李成 讲师 601 2023年4月 本项目旨在通过利用AR、VR以及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元宇宙(平行于现实的虚拟空间)中的乡村(下称为元乡村),使客户能足不出户沉浸式体验农产品生产过程。现实中与郊区农户进行对接,建立完整的服务系统。客户可采取传统的线下模式亲临现场进行体验。此外在线上,客户可在元乡村中通过付费雇佣农户对自己所购买的农产品植株进行耕种,收获后有农户提供相应农产品,通过物流服务送至客户手中。对于城市中的体验者来说,他们身处元乡村可以获得与现实世界中相同的甚至更加灵活的种植体验,最终也可以收获到真实的种植成果。同时也避免了交通不便、工作时间变化等方面的问题。对于与公司对接的乡村农户来说,本项目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长久及稳定的销售路径,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物流服务的建立与发展为乡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22 一般项目 早期新疆皮鞋靴加工工艺探究 创新训练项目 5 周月 2020119069 张羽彤/2020119074,王雪/2020119020,郭向冉/2021119012,丁飞川/2021119086 孙丽娟 讲师 0601 2023年4月 本项目是针对早期新疆出土皮鞋靴的加工工艺的历史沿革和模拟实验的归纳总结。
新疆出土的皮革文物,是研究古代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本项目旨在通过对新疆皮鞋靴工艺的历史沿革研究来寻找其反映的社会意义和物质文化生活;通过实践性复原模拟研究来探讨皮鞋靴加工工艺的设计思想和工艺手段,如缝制针法、鞋底方圆等。
本项目对出土皮鞋靴的加工工艺的探寻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3 一般项目 从方言词汇探究区域方言异同考察报告——以陕西西安地区为例 创新训练项目 3 李一桐 2020116023 胡光伦/2020119061,王承诚/2020103249 张博 讲师 0601 2023年4月 随着地区间联系日益密切、普通话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并使用普通话。方言的使用者逐步减少,并逐渐走向没落。方言有属于自己的声韵调系统以及词汇和语法系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本项目意在通过考察地方方言中的器物名称来分析不同地区的方言异同,从而为其他学科诸如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等提供参考。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收集方言要素,逐渐积累成言词汇库,并予以审核、分类、整理,最终得出考察报告。

 公示期:2022年5月12日—5月16日,五天。如有任何异议,请以书面材料形式反馈至学院教务办公室11-08,联系人:王莹,联系电话:8830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