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座 - 正文
罗德尼·哈里森:遗产作为塑造未来的实践丨“博望论坛”学术讲座第247期
发布时间:2025-05-12     浏览量:   分享到:

    主讲人介绍:罗德尼·哈里森(Rodney Harrison),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研究所遗产研究教授,全球遗产与博物馆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之一,也是《当代考古学杂志》(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rchaeology)的创始主编,以及批判性遗产研究协会(Association of Critical Heritage Studies)的创始副主席。他经常与地区和国际政策制定者合作(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欧洲委员会),将研究成果转化为遗产和博物馆领域的政策与实践。他出版了20多本著作(包含专著、编著和合著),已发表100 多篇期刊文章与书籍章节,其中部分已被翻译成中文、意大利文、韩文、波兰文、葡萄牙文和西班牙文。

    讲座概要:人们常说保护自然或文化遗产是为了子孙后代,或者是为其留存资源。如果认真思考这一观点,它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些表述所设想的“未来”究竟是怎样的?那些将要继承遗产的后代又所指为谁?本次讲座将介绍一个大型国际跨学科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比较和探讨不同遗产保护实践在塑造未来方面的能力。研究内容涵盖濒危语言与物种保护、自然景观再野化、濒危动植物DNA的低温冷冻保存、植物园、博物馆、历史建筑与文化景观保护等多个领域。通过分析和比较来自十余个不同国家25个以上地区性、国家级及国际性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工作,得出结论:要实现不同遗产保护实践塑造未来的潜力,必须以整体性的方式来管理各类遗产。且只有当遗产保护实践被视作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即将遗产用于支持持续的社会进程,而非将其割裂于公共领域之外时,这种潜力才能真正释放。该项目还指出,未来的遗产从业者不仅要致力于保护,同样也需要探索缓解方式,并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适应、再利用、变迁、转型乃至丧失的过程。当前气候危机使这一问题变得尤为紧迫。此外,讲座还将简要介绍若干基于“未来遗产”研究成果开展的后续项目,这些项目进一步深化了对研究发现的探讨,并将其应用于文化与环境实践及政策制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