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2024年度中国西北地区重要考古进展:陕西富平石川河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群

2025-04-22

项目名称:陕西富平石川河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群发掘时间:2022年-2024年发掘地点:陕西富平石川河流域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渭南市博物馆、富平县文化和旅游局项目负责人:张改课 2022-2024年,本项目在陕西中部、渭河北岸一级支流石川河流域(富平段)新发现12处旧石器遗址,并对其中的朱黄堡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是该区域首次发现和发掘旧石器时代...

如何让“冷门”不冷“绝学”有继

2025-03-28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部分明确提出,“支持濒危学科和冷门学科”。这些在公众视野中相对边缘的学科领域,常被称为“冷门绝学”。尽管社会关注度有限,但是我国许多高校在相关领域仍取得了卓越的学术表现和科研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冷门绝学”研究不仅关乎学术发展,更关乎国家发展战略、文明传承体系和文化安全格局。本期,高教周刊邀请了4位在...

西北大学:新技术新理念提升丝路考古现代化水平 | 奋力谱写教育强省建设新篇章

2025-01-10

        12月11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示了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立项名单,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骨干成员赵冬月副教授负责的“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东岸区域古代人群的骨骼考古学综合研究”位列其中。        苏尔汉河是中亚最大流量河流阿姆河的一条主要支流,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铁尔梅兹市附近汇入阿姆河。《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月氏在大宛西可二三千里,居妫水北。”此处的“妫水北”所说的就是苏...

“破译”密码,他们在中亚找到答案……

2024-12-16

        在今年开馆的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馆展陈中,一幅照片引人注目。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6年6月22日,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这一天,习近平主席在繁忙的国事访问行程中,专门抽出时间会见了在乌开展文物保护和考古合作的中方文物考古工作者。彼时,63岁的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队长王建新教授正在其列。        “西方学术界在丝绸之路考古研究领域棋先一着,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成果,占有着话语权。但丝路是东西方文明交...

讲座回顾 | 董卫:建构国家历史文化空间大格局

2022-11-02

   2022年10月21日下午两点,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博望论坛第164期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期论坛邀请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董卫教授做了题为《建构国家历史文化空间大格局》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刘军民教授主持,文化遗产学院院长马健教授致辞。西北大学师生300余人在线上参加了此次讲座。主讲人董卫教授马健院长致辞    刘军民教授对主讲人董卫教授的简况进行了介绍;马健院长对董卫教授能够接受此次讲座的邀请表达...

“博望论坛”第164期 | 董卫:建构国家历史文化空间大格局

2022-11-02

 讲座预告主讲人:董卫 教授主持人:刘军民 教授时间:2022年10月21日(周五) 14:00-16:00腾讯会议ID:790-800-495 主讲人介绍  个人简介董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资源管理教席主持教授,亚洲遗产管理学会秘书处(AAHM)负责人。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黄文弼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通知(第一轮)

2021-06-08

黄文弼先生(1893-1966)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1927年以来,他一生四次赴新疆考察,是丝绸之路考古的先驱者,被誉为“西北考古第一人”。他也与古城西安有着深厚的渊源,1935年,他担任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兼西安办事处主任,主持了西安碑林的整理工作;1938年任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教授,1942年至1945年,任西北大学历史、边政两系系主任,为西北大学历史与考古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纪念黄文弼先...

共22条 首页上页12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