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现在所的位置是: 首页 > 学院资讯 > 新闻动态

我院院长段清波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考古学是什么?



微信图片_20180706234712.jpg

尊敬的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各位同事:

         春华秋实,又到了一步三回首,说声再见不容易的时候。各位同学,经过长短不同的苦苦求学征程,完成了人生历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的历练;在向你们祝贺的同时,我代表文化遗产学院,向为各位求学期间付出心血的各位同事、各位家长致以崇高的敬意。

    祝贺你们!祝贺你们经过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同时也为你们即将开启的新征程而深深地祝福,愿你们在未来,用你们理解、参悟出来的文化价值,编织出一顶硕大无边的文化遗产大伞,为你们的未来遮风挡雨,用核心文化价值观建造智慧大厦,去理解什么是幸福,并为你们的家人去提供你所理解的幸福,并将你们体悟到的幸福,深深地感染、传达给你所认识的每一个人。

 这个学期我没有课,也没捞着机会好为人师,今天我终于逮到机会了。请允许我多讲几句,别嫌我啰嗦,对有的离开母校去深造、去远方奋斗的同学而言,这也许是最后的一次。

 西北大学给各位留下了什么?这几年的储备够够你们使用多长时间?

 作为你们的院长、老师,虽然知天命之年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也曾经历过人生的喜乐哀愁,也曾暗自伤神独自徘徊,但今天,我没有什么人生格言、箴言送给各位,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每一位师长,已经给你们送的太多了;我也知道,你们其实并不喜欢,你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可以创造未来,这就是人生。哺乳动物中的其他动物,出生后十几分钟就能自如行走,很早地就能独自面对动物界;只有人,是需要经历很久的学习,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才能走向社会去谋生,假如每个人都能将别人的经验教训全数吸纳,能将五千年中如何做人的智慧牢记在心,人类社会早都不知道发展成什么样子的了。所以,我不觉得良药苦口就一定能让你们一切顺利,也不觉得忠言逆耳就一定能保证你们获得幸福,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我相信,你们能!

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母校、师生、校友、学兄学妹、同学,因为地处产生周秦汉唐文明圣地的西北大学,将我们活生生地、牢牢地凝聚在一起,西大是我们共同的乡愁,不论你们将来是否从事文化遗产事业,考古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应该是走出这个大楼的所有西大考古人,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的问题,因为,由考古学是什么出发,我们可以回答人生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去哪里?

 有个问题,我在不断地苦苦思索,那就是,西大和XX技校有什么区别?西大考古学A+和其他兄弟院校有什么不同?

 我在想,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国西北大学、有着60年发展经历的西大考古学科理当和XX技校应该有所不同。

 此时此刻,我有四点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当下的中国


 当下中国正处在两千二百年来前所未见的质变中。

 虽然2010年我们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18大以后国内国际形势也出现新的变化,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前所未有地爆棚,但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这种感觉,我们越来越看不懂,越来越张慌失措,我们的心灵家园更是不知在何处?以至于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该怎么去面对现实。

 两千年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中、对立、变通的思维方式和礼、规矩的行为处事方式遇到根本的挑战。

 当下的国际,最大的热点不是中东问题,不是以色列问题,不是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也不是美国和欧盟、和加拿大、和7国集团的问题,世界杯算是一个热点,但并不影响未来世界的发展,而是昙花一现,能够达到影响未来世界发展和走向的是中国和美国的问题。中国和美国之间,根本的问题也不是贸易问题,我们不想、不愿的贸易战已经启动,未来会是什么样呢?而我们和美国的问题,并不仅仅是500亿或者200o0亿美元的加税问题,也并不是我们媒体上评价的特朗普总统的商人行为,我们媒体、有的学者煽动的民粹主义的全民保卫战,2017年中国出路口到美国的贸易额是5000亿,美国进口到中国的是3752亿。世界上两大经济政治体之间,并不是经济学上的杀人一万自损八千或者六千的问题。

 中美之间,说到底并不是贸易问题。试想一下,世界上有哪一位国家眼睛看到的只是钱而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同样,任何一个人,如果眼睛里只有钱的话,就能赢得人们的尊重?生活就一定能有幸福感?话说特朗普,上台后两大党在几乎所有问题是都互相制衡,唯独在对中国贸易的问题上能前所未有的高度一致,特朗普的支持率不降反升达到40%。说到底,中美两国之间不是贸易逆差、不是知识产权、不是2025问题,也不是社会治理体系问题,什么样的社会治理体系能够适应中国,美国政治家不懂,国内的自以为是的学者不懂,试问,世界上有哪一种社会治理体系,在40年之间让13亿人从吃不饱穿不暖的状态,到今天终于可以买两碗豆浆,喝一碗倒一碗呢?而这,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应该懂。

 中美之间说到底,是文化问题,或者一定程度上说是汤因比所说的文明冲突问题,文明冲突是什么,是人种、语言、服装、社会制度?都不是,文明问题说到底是思维方式和行为处事方式的问题,而人和人之间如何相处的共识核心价值观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处事方式,人们对天、地、人相互关系的认知体系宇宙观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中美之间的冲突也不是美国政府说的那种价值观,而是两种文明体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处事方式。

 远方在哪里呢?

 我们的GDP增速、我们的经济总量,国家日益富强程度,我们国民接受教育的程度,我们学历的高度,包括我们腰包的存款,都有差强人意的满足感。但我们为什么仍然充满焦虑,我们为什么不能如释重负。

 内外的问题不断地出现,而且可以预见,未来只会越来越多而不会越来越少。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正处在五千年来第三个历史性的质变时期。

 五千年中,中国经历过两次质变过程,此时此刻正经历第三次质变。质变的内容就是我们所说的三观以及三观理念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处事方式。

 第一次是三皇五帝时期颛顼绝地天通开启中国文明,第二次是从战国到秦始皇再到两汉之际的王莽时期。第二次巨变用时450年,这种剧变是用血与火换来的,从战国到秦统一,230年间完成了社会治理体系和宇宙观的构建,其后又用了200年,到王莽,才彻底构建完成核心价值观。至此,汉文明才构建完成。

 文明是什么,中国文明又是什么?考古学或者说中国考古学最重要的课题是解决中国文明问题,包括文明构成要素、起源问题、发展阶段问题,而追根索源,这一问题的根本是什么是文明的问题。

 我理解的文明由三要素构成,即社会治理体系、核心价值观、宇宙观,以及由之而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处事方式。

 社会治理体系就不多说,也就是我们理解的政治体制;人和人之间如何相处共识的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治理体系提供和谐运转的支撑,它决定这个文明体下人们的行为处事方式;构成人们对天地人相互关系认知体系的宇宙观,决定了这个文明体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宇宙观是干什么的,他是为社会治理体系提供合法性与合理性支撑的。

 此时此刻,我们施行两千年之久文明体系,在中国自身发展和与世界同步发展中,遇到了前所未见的挑战。核心的问题是,我们中、对立、变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处事方式面对新时代,举步维艰,力不从心。

 他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当下的考古学


 考古学是什么?考古学的学科目标和学科价值是什么?

 面对浩瀚的人类过往,如果将这300万年压缩成一天,那么,人类文明史也就差不多只有两分钟,我们在座的多数人,就是为了回答这两分钟的所有问题而来到这个报告厅的。你们在这里学习了三年以上的学院叫文化遗产学院,那么,文化是什么?我们通过文化遗产去发现、阐释什么样的文化呢?什么是中国文明,中国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呢?

 在考古重建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后,去年,我送给同学们的毕业赠言是:考古学可以让遥远的过去和无限的未来之间血肉相连,他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有力和充满智慧;今年,我给同学们的赠言是:用你们获得的对文化的认知,为各位的人生遮风挡雨,为构建适应新时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处事方式贡献考古学智慧。

 老实讲,考古学,乃至于中国的人文学科,对中国文明的阐释能力都不够,我们面对一亿零八百万件可移动文物,76万件不可移动文物,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他活起来。我们深信有着五千年的文明,但我们没有能力向全社会,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概括出中国文明的特征来,我们说不清楚周秦汉唐文明的特征。各位想想,除了地大物博、人口重多、历史悠久、勤劳勇敢、仁义礼智信孝、尊老爱幼等这些大而无当的描述外,我们关于中国文明还有什么认知?话说回来,这些特征,世界上哪一个文明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我记得在我上课过程中,曾提出来,希望你们离开中国西北大学的时候,不管你离开的是西门、还是北门,在你们挥手作别西大云彩时,能否用你们的理解,概括出中国文明的特征来,今天,到了需要你们交答卷的时候了。

 “众人乘其流,夫子达其源”。

 如果说众多的学科门类只是为了回答某一方面问题,那么,应该只有考古学才有能力、当仁不让地回答人类过去的所有,一把手铲,一块颜料,一处遗址,只有我们,才能做到雾里看花,才能看清楚,去年今日此门中的是非恩怨!

 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考古学该怎么回答?

三对概念


 并不仅仅是因为贫穷,才限制了我们的想象能力。遮住我们双眼的是文化价值观。从事考古学的是一群能够做到脚踩泥土、眼望星空的人。我们是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但是,我们为什么回答不出中国文明的特征呢?我们所说的透物见人怎么就这么难?我们怎么就搞不清楚“让文物活起来”,是让文物中的什么活起来呢?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知识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我以为,自1840年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我们对三对概念(技术科学、知识文化、价格价值)的认知,造成了今天的困境。

文化与知识


 愈来愈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当下的中国文化出问题了。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称之为知识。

 反思中国从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育理念和体系,唯知识论! 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从今天的中国社会实践看,确实存在巨大的片面性,我们常说,见多识广,果真如此吗?见多未必识广,没有思想串联的知识,没有用灵魂编缀的知识,只不过是花团秀腿徒具其表而已。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曾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就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我们很不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教育理念。中国多数大学不就是一所所培训学校吗?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用灵魂支撑、用价值观编缀的知识是文化。反之,用一堆杂乱无章、没有内在逻辑串联的即使是一筐宝石,用这样的知识支撑的人生,多半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文化,人类在历史活动过程中对自然及与社会之间规律性的认知体系;思想和理论是文化的核心,没有思想和理论的文化是不存在的。文明是文化记不得成程度,核心要素是文明体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处事方式。

 试想一下,经过十多年、近二十年的学习生涯,我们学到的是什么?我们认识的文化是什么?

科学与技术


 长期以来,我们以为技术和科学是一回事。

 技术是关于制造某项产品、应用某项工艺或提供某项服务的系统知识。

 科学是指理论化了的知识体系,旨在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二者有什么区别?

 不客气地讲,中国的教育理念传达的仅仅是技术,很少有科学理念和科学思维的传达。

 技术的任务是通过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目的在于改造自然。科学是回答“是什么”和 “为什么”的问题,揭示自然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目的在于认识自然。科学思维不是实用主义,我学习这门课有什么用?刀下见菜的经世致用传统文化,极大地妨碍科学思维在中国的发达。

 前两天,2018.6.21科技日报总编刘亚东在一次发言中指出: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他们之间有联系,正是由于缺乏科学指引,才阻碍了技术进步和发展。中国自古只有技术传统而没有科学传统,技术发明搞的是经验积累,或者是灵机一动,而科学发现建立在系统研究和专业训练基础之上,他认为,新老四大发明都属于技术范畴,他不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技术创新和突破,跟科学没有半毛钱关系。

 没有科学研究,永远不可能发现规律,永远不可能真正的扬眉吐气。离开科学的指导,技术的发展注定不会走的太远。前不久发生的中兴事件实实在在地又给我们上了一堂课。我们以为德国、日本、韩国只关注技术问题,不关注科学问题,看看日本制造、德国制造,德国和日本的诺贝尔奖人数分别是73人和30人,就知道我们的认识有多大偏差了。

价格与价值


 在当下的语境中,对价格我们绝不陌生,我们讲货比三家,比的是价格高低本身,谈价值,我们不屑;在中国,我不知道有多少学科会谈价值,或者只谈基础价值或技术价值,而从不谈文化价值,或者说核心文化价值?

 正是因为我们看不见远方和诗,我们才千呼万唤,苦苦地仰天长叹。

 自1840年以来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名利,已经成为这个国度、民族巨大的文化包袱。

 自近代革命以来,实用主义在中国大行其道,在救亡图存的时期,我们确实没有能力欣赏如诗似画的良辰美景,我们也确实只有脚下一步长的理想,望不见山看不见水,我们只顾着出发,却忘记来路,只记得砥砺前行,忘记乡愁。

 为什么会这样的?

 正是因为上面我们所说的一百年来,知识与文化、技术与科学、价格与价值,这三对概念长期以来我们混为一谈,只关注价格、知识、技术,我们甚至不愿意去区分他们和价值、文化、科学的关系,才造成我们今天不得不面临的局面。


新时代,考古学


 国家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基于1840年以来180年渐变的质变。标志就是2010年GDP排在世界第二。这个新时代,是涉及我们未来社会治理体系、核心价值观、宇宙观的一次再造。此前的这个阶段,自王莽确立汉文明的体系到了鸦片战争,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接触后,中国文化遇到的挑战是五千年来所未见的。我们的三观茫然失措。饥寒交迫下,我们构建了人定胜天的宇宙观,我们构建了名利体系的核心价值观。这些无法应对今天中国面临的一切。

 环顾四周,舍我其谁。

 我们这个群体,可以为构建未来中国的三观提供考古学智慧。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西大荣获A+称号。这件事,已经成为过去。

 考古和考古学的区别有吗?是什么?我们提出西北大学要尽快完成从考古到考古学的转变。去年,我们完成了西北大学考古学一流学科的设计方案,也获得包括李伯谦、以及在座的罗泰教授在内的专家学者的认可, 我们的目标是:

 在世界文明关照下,思考中国文明为什么走的是这么一条路,中国文明特征是什么,周秦汉唐文明特征是什么?构建文明要素构成的理论体系。

 未来的西大考古学科,所有的校友没有旁观者。母校相信你们。

 我们怎么做,才能做到横渠先生张载所说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不研究规律的学科,不阐释规律的学科,注定只能在技术层面无限度地量化发展,考古学需要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阐释所发现的规律为今天和明天提供智慧。

 考古学在构建新时代三观智慧中理当大有作为。当然,也一定能为各自的人生提供吃饱喝好穿暖这些生存问题之上的人生智慧。

 悠扬的西大校歌即将又一次回荡在典礼的大堂,我彷佛看见你们已经背起鼓鼓的行囊,昂首走出校门,我希望你们背起的不仅仅是淘宝上买来的那些。

 这一刻,不必回望,不必挥手。

 母校在这里,学院在这里,老师在这里,我们默默地为各位祈祷。

 祝你们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