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考古发掘项目
发掘时间:2020-2024年
发掘地点:甘肃省陇南市礼县
发掘单位: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北京大学
项目负责人:侯红伟
礼县四角坪遗址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黄土山顶部,该遗址位于西汉水北岸,向西4.7公里处为鸾亭山汉代皇家祭天遗址,向东5.5公里为大堡子山秦公陵园,三个遗址几乎处在一条直线上。2020年开始,本项目开展了连续5年的考古发掘工作,现已基本确认了建筑的主体形制。该遗址也获得“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历经五年的发掘,现已基本确认了建筑的基本样式。以中心方型夯土台为核心建筑,外围有三重门及门塾建筑、四角有曲尺形建筑,两者通过夯土垣墙相连,共同将中心夯土台建筑围合。
2024年主要发掘西二建筑西侧照壁式建筑及夯墙、西南曲尺形建筑南侧夯墙;首次完整揭露南二建筑西台“凸”字形建筑基址,并通过勘探局部解剖发现了第三重建筑的线索。此次发掘根据建筑形制的特点及性质,将长方形建筑定义为门塾建筑,往年命名的西一、西二、南一、南二等建筑改为西一门、西二门等。2024年在平台外围也做了些工作,解剖西侧护坡,对护坡基本构造及营建过程有了初步认识;在山腰缓坡处进行试掘,发现周边服务性附属设施可能存在的线索。
礼县四角坪遗址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山顶平台处遗留的核心建筑群面积约为2.8万平方米。建筑组群层级分明、秩序井然,以中部大型方形夯土台基为核心、外围分布三重门及门塾建筑、四角分布曲尺形建筑,各建筑之间通过夯土垣墙联接共同围合中心建筑。整体呈极为规整的中心对称格局,具有极强的礼仪性。该考古发现完善了中国古代大型礼制性建筑体系的链条,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项目点评
张天恩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礼县四角坪遗址2024年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就是明确了这一高地建筑群的基本模式,也刷新了学术界对于建筑遗迹中多重门道的认识,即可能在四角坪的大型建筑中存在三重门道。
同时,还对这里的方形台地形成模式有了新认识。通过勘探和试掘,发现建筑群并非仅在山顶平台进行修筑,而是从半山腰开始构筑“包崖镶坡”式护坡类附属建筑直至上顶的结构。这反映了古人有意识的改造、利用自然环境为人类生活服务的史实。
虽然四角坪遗址的建筑特征极为独特,可能与祭祀等仪式性活动有关。但是,遗址目前还缺少祭祀对象、祭器、祭祀坑等相关的关键证据,所以遗址建筑群的功能与性质将是今后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