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下午,参与本次论坛的10位硕士研究生作学术汇报,上半场由我院刘翔老师主持,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石建刚副教授、我院赵星副教授和刘翔老师作评议人。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王尹辰汇报了《石堠寻踪:公元前一千纪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业人群》,他认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新巴尔虎右旗境内发现的石板墓遗存属典型的石板墓文化,结合人骨碳氮同位素检测结果与墓葬出土的马头殉牲,来探索当地人群的生业模式及与周边人群的关系。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郭子睿汇报了《甘肃省肃北蒙古自治县五个庙石窟第1窟十一面千手观音图像考释》,从图像志分析的角度解析肃北五个庙第 1 窟北壁西侧绘十一面千手观音承袭的风格。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杨艳丽作了题为《西夏全新的法华图样——瓜州榆林窟第4窟文殊与弥勒对坐图像考释》的汇报,对瓜州榆林窟第4窟中出现的西夏时期唯一一铺二菩萨对坐像进行相关研究与分析。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马彦妮汇报了《大足石刻卧佛彩绘分析及表面微生物研究》,她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对颜料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为修复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生学术汇报下半场由我院贺存定教授主持,刘军民教授、周剑虹老师和贺存定教授作评议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的邱雅茹汇报了《霍去病墓园区保护与展示规划设计中的叙事性场景构建》,通过引入“叙事性”的理景手法,探究景区规划为霍去病墓园营造的场所精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的李星皓汇报了《密县打虎亭汉墓庖厨画像石的场景空间研究》,研究打虎亭一号汉墓中的画像石庖厨图像所象征的建筑场景空间。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周凯宇汇报了《博物馆展览;数字化;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数字体验展》,运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尝试探讨数字体验展的兴起与影响等,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彭龙作了题为《试论考古遗产的社会价值》的汇报,探讨考古遗产社会价值阐释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陆欣欣汇报了《流量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性利用及反哺——以内画技艺为例》,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内画技艺的研究,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等。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张紫媛以线上参与方式为大家作《大遗址视野下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可能性与可实现性》的汇报,探讨大型遗址中配套的考古遗址博物馆的作用。